土耳其語「kahvehane」一詞,代表著一處吸引著讓男人們聚集的場域,那兒可以一邊喝茶、啜飲咖啡;一邊聊天、下棋,這樣的空間往往會藏在巷子裡或支幹線的街角,也就是讓世界風靡至今仍狂熱不減「咖啡廳」的最早原型。說了你可能不會相信,在英國曾因男人都窩在咖啡廳裡不回家,因妻子們的抗議,促使當局政府明文頒佈法令訂定店家的打烊時間,讓他們都能乖乖地回家陪太座。這其實不能怪男人,咱心中的孩子總要男孩們玩在一起才能盡興地說話。那麼為什麼許多人都說在咖啡廳工作的效率會比較好呢?愛跑咖啡廳的我認為是有根據,而非單純幼稚的藉口。
Congrats cafe;攝影/何熊貝,APP:PerfectBook Tmax 400
首先,「咖啡」的出現並不是有西方世界也有位神農嚐了百草所找到的可食物種,而是一位牧羊人在深夜每每發現他的羊群,總是異常亢奮,所以決定跟蹤羊群企圖找到牠們於深夜鬼吼鬼叫的原因,躡手躡腳地跟到一處離帳篷不遠的谷地裡,發現牠們正一口口地吃著灌木叢上紅色果實,那就是正熟透了的咖啡生豆。咖啡不僅在古時候被當為治頭痛、胃痛的良藥,也被當為提振士兵精神的興奮劑。咖啡的營養素成份除了礦物質、咖啡因之外,還有能夠增加腦筋思考效率的少許糖質,它可以適時地補給腦袋瓜需要的養分,不僅可以提供神經元活動的強度,也增加連結效率。
棧 F-U Kitchen;攝影/何熊貝,APP:PerfectBook Tmax 400
接下來,咖啡廳內的「聲響」,讓我們從吧檯內將咖啡豆碾壓成粉的磨豆機開始說起,當開啟開關時,咖啡豆「喀拉、喀拉、喀拉」的撞擊聲不斷地響起;萃取咖啡時敲打咖啡把的鏗鏘聲響;打奶泡時,因高壓注入氧氣而滾動的牛奶吱吱作響;萃取後,將咖啡錠倒掉時敲打收拿盒時「控、控、控」那笨拙地敲打聲,合成了一套擁有固定套路與頻率的組曲。每間咖啡廳都會播放主觀喜好的音樂,對耳朵來說,其他客人對話的內容其實不重要,但每一句話仍無縫地形成了另一種融於背景的白噪音,在兩者搭配之下著實以溫柔地方式,打破傳統辦公室的鴉雀無聲及只有電話響起時才會有人聲的高壓空間。如此不僅可以使整個人的神經都鬆懈,神奇的是鬆懈下來的肩膀,可以讓思考事情時會多出幾個不同的方案讓你選擇,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設計師與創作工作者,都會喜歡到咖啡廳待上一整天的原因吧。
舒服生活;攝影/何熊貝,APP:PerfectBook Prolmage
舒服生活;攝影/何熊貝,APP:PerfectBook Prolmage
最後一項,就是練習讓自己分心去「觀察」,記住絕對不是給自己有發呆的機會,而是去發掘日常中我們所不曾注意過的事情,其原因是不同個性的咖啡廳,可以聚集與該調性相契的人種,他們擁有各自的習性與對於使用空間的方式與細節,好不容易從擁有固定氛圍的辦公室跳脫,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人」身上就會擁有尋覓靈感的蛛絲馬跡。都市偵探李清志在他《靈魂的場所:一個人的獨處空間讀本》中也曾提及,臺灣人已經習慣喧囂、誇張等表達形式,所以使人很難靜下心來思索。「抽絲剝繭」不僅是尋找線頭還需要了解它纏繞的方式,焉能尋得終點位於何處,創作亦然如此,「靈感」則是線頭;「實踐」則是終點,然如何前進就需要透過觀察與分析來開拓最平坦的途徑,然這項工作是需要安靜與耐心。
某某甜點;攝影/何熊貝,APP:PerfectBook Prolmage
最後套用德國哲學家 亞瑟‧叔本華所說:「智慧之士比一般人更需要閱讀、觀察、學習、沉思以及訓練自己,總之,他需要不受打擾的閒暇。」而對我來說,那樣的“閒暇”能於現代都市裡輕易尋得,其差別只在於如何使自己舒適地在那空間中盡情綻放。
==========
設計生活實驗家–何凭融 / 何熊貝
建築研究志工團《cxcity》 – 常務理事&公關長暨社群經理
群眾自造股份有限公司 netizen.productions / 公關
OPTOGO共同發起人- 社群經營與公關
《勤美學》- 臉書與內容SOP顧問、會員機制打造顧問
長虹教育基金會 - 季刊《彩虹之境》建築青春 - 專欄作家
Congrats Caf’e咖啡詩人
生活美學企業培訓課程講師
曾任欣建築 - 採訪編輯、社群發展、活動企劃、攝影、剪輯、有時有時實習部落客
台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
Comentários